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气电要闻 珠海lng谭辉入选“大国工匠”-凯发旗舰

新闻动态
气电要闻
珠海lng谭辉入选“大国工匠”
发布日期:2022-01-20 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气电集团 作者:文/珠海lng生产运行部党支部 图/谢伟东 字号:[ ]

1月17日,从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传来喜讯,中国海油气电集团谭辉入选“大国工匠——能源化学地质篇”(第七季)。据悉,本次石油石化系统共有20人入选“大国工匠”,其中中石油8人入选、中石化5人入选、中海油4人入选、国家管网2人入选、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公司1人入选。

俗话说,“一根木头盖不成房,一块砖头砌不成墙”。而谭辉,作为珠海lng生产运行部运行经理,有三块“专”。在今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,谭辉与中国石油、中国石化、国家管网、中国海油、延长石油五家单位的50名技能精英同场竞技。而谭辉就是凭着这三块“专”,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斩获了竞赛一等奖。

因为专注,所以开创国内lng先河

9年前,刚走出大学的象牙塔,谭辉就和中国海油结下了不解之缘,来到珠海lng进行生产准备。彼时,生产准备团队里绝大部分都是和谭辉一样懵懂的应届毕业生,有lng操作经验的仅有1人。几乎所有人都在怀疑他们行不行。但不服输的谭辉那时就下定决心,一定要在lng行业做出一番事业。

为了达到心中的目标,谭辉白天跟踪项目施工、设备安装调试,提升实操技能;晚上理论学习,办公桌上堆满了厚厚的图纸、厂家资料,经常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。没有操作规程,那就自己来。他们这群新兵蛋子,凭着一腔热血,历时半年,翻译了近3000页外文资料,编制了珠海lng第一版操作规程。

一年后,珠海lng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,成功接卸首船,并创下了多个第一:首次实现了lng接收站完全自主试车;首创液氮冷却管道并推广至其他项目;首创“lng bog”方式冷却lng储罐,实现储罐冷却零排放。自此,珠海lng开启了新的篇章。

因为专心,所以练就十八般武艺

2014年,受到下游用气量少的影响,珠海lng无法实现大量气态外输,设备经常处于低负荷运行模式,这对接收站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

“班长班长,高压泵液位出现较大幅度波动,且有下降趋势”。谭辉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:如果高压泵因液位低跳停,会导致下游供气中断,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及经济损失。谭辉立刻赶到现场,对设备进行诊断,听出高压泵运行的声音略微偏大,当即判断出是因高压泵与蒸发气压缩机处理量不匹配导致,并立即让中控降低压缩机负荷。终于,高压泵的运行恢复了正常。

凭着这身本领,谭辉累计发现各类隐患300余条,提出技术改造80余条,处理紧急事件50余次,并带头总结出2项国家实用专利、15项操作工法、20余项节电措施、40余项技术成果,累计节约生产成本3000多万元,为保障公司的安全高效生产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。

因为专业,所以成为班组定海神针

2021年9月19日,珠海lng接收站计划进行首次停产检修。刚接到作业任务,一大堆问题就接踵而来。检修点涉及全厂近一半的主工艺高压系统,工艺流程复杂,涉及能量隔离点50余个、近140个阀门,细小的疏忽就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,怎么想?当前正值下游用气高峰,作业窗口仅24小时,时间紧,任务重,如何做?没有先例可以参考,怎么办?

退?那是不可能的。必须勇往直前!谭辉立即组建团队,组织会议10余次,进行风险分析、方案制定,反复计算及现场推演,制定作业进度计划。经过精心组织与团队的周密配合,克服了极端炎热天气及保供压力,圆满完成了任务。本次停产时间比预期减少了约5小时,减少天然气的火炬放空近3万方,实现降本约10万余元。

碧海丹心能源报国

成绩已经成为过去,要将眼光瞄向未来。作为海油千千万万一线工作者的一员,谭辉深知自己的使命与责任。习总书记指示,“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”。当前,集团公司“1534”发展战略已经吹响了冲锋的号角。在未来的工作中,谭辉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,在平凡的岗位上,不忘初心,强化能源报国的决心,砥砺奋斗,勇往直前,为国家清洁能源安全发展及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贡献更多海油力量。




网站地图